刘林委员:经费保障成普惠园发展短板,建议合理分担成本
时间:2022年10月14日 来源:3 阅读:0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3月4日开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今年关注普恵性幼儿园,针对普惠幼儿园因经费得不到保障难以高质量发展甚至难以为继的问题,建议建立科学的教育成本测算办法,同时建立合理的办园成本分担机制。
经费保障机制问题影响普惠幼儿园高质量发展
刘林指出,“十三五”期间,幼儿园数量显著增加,幼儿园在数量上由民办园为主转变为公办园过半;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园和民办普惠园)比例超过80%,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当前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就是经费保障机制问题。”刘林表示,近几年,有些地方出于经济压力没有出台普惠性幼儿园经费保障制度,有些地方象征性给每名幼儿每月补贴几十元,有的大城市补贴多一些,但总体来讲普惠性幼儿园包括集体办的公办性质普惠园和民办普惠园经费收入普遍下降,大量园所处于维持性发展状态。
“业界许多人士担心,经费保障机制跟不上或者有保障制度但没有落实到位的话,在人工等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普惠性幼儿园会处于低质水平和不稳定发展状态。”刘林认为,绝不能收费降了质量也降,这会使实施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成效、小康社会的建设成果受到影响。
刘林调研发现,这一方面是由于对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成本缺乏科学研究,特别是对质量水准与成本的对应关系缺乏系统论证,从而降价幅度大、补贴标准低,导致限价后幼儿园收入难以保障高质量发展,甚至难以为继。一些地方要求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收费标准与公办幼儿园一致,但生均补贴远低于公办园生均拨款,导致一些原来收费园降价后教师收入下降,队伍不稳,质量大幅下降,家长对比后反应强烈。
另外,缺乏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刘林指出,一些城市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十年甚至二十年不变,在成本不断上升之后,公共财政分担的占比也在不断提高。为了体现普惠性,对民办普惠园采取与公办园同样的收费标准,没有因事制宜因势利导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
测算成本不能拍脑袋决定
针对上述问题,刘林建议,建立科学的普惠性幼儿园教育成本测算办法。可以根据现行的幼儿园分级分类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对普惠性幼儿园在划分等级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出不同质量等级的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成本。“必须减少人为的干预,实事求是地进行精准、严谨测算,更不能不进行测算,直接拍脑袋决定。”
同时刘林建议,建立合理的办园成本分担机制。在科学测算基础上,根据普惠性幼儿园质量等级的不同,根据当地财政实力、居民家庭承受能力确定政府与个人家庭分担比例。考虑到公共财政性质,首先要确定处于当地平均质量等级的普惠性幼儿园的办园成本分担比例,对于处于平均等级以下的,政府应多分担成本,降低向家庭的收费标准;而处于平均等级以上的,可以适当提高家庭分担比例,提高收费标准。
刘林建议,应从过去重视对普惠率的检查,转向对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等配套政策的督导。“要确保普惠性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和政府补贴标准之和,不低于成本测算标准或者当地同等级公办幼儿园的生均标准(生均收费与政府生均拨款之和)。
更多关于民教网-民办教育信息网,民办学校查询,教育网证件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教育网毕业证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民教网学历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尽在:www.cnhs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