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高考政策新变化 综合素质入档案
时间:2022年10月16日 来源:民教网 阅读:0
改革考试形式内容
高考不分文理 计分实行3+3
《意见》: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解读:教育部(微博)高考命题资深专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敏强认为,中学就分文理科对学生来说是不利的,“中学阶段就是要全面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包括语言方面的能力,还有逻辑思维能力等。”因此,取消文理分科是恰当的。
那么取消文理分科后,高校不同专业该怎么录取?对此,张敏强说,取消文理分科,以前数学要考,现在一样要考,只是高校在选拔学生时,文科专业可能要求数学成绩是B就可以了,理科专业则要求A。
增加全国卷省份 异地高考更有戏
《意见》: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解读:张敏强指出,各省自主命题10多年来,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命题队伍稳定性不够、命题质量参差不齐等。自主命题省份逐步减少,以后统考由国家命题是必然的趋势,国家也可以命多套题。张敏强说,“各省重点抓好会考工作,全国统考交给国家,这样就明确了,也能保证水平。”
张敏强称,目前高考考试形式和内容的具体方案还没出来,录取时统一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及综合素质评价各占多大比例还不清楚。为此,他建议,各省在做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要重新定位和审视考试机构,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要刁难学生,也不是为了要考哪个大学哪个专业而设置的考试,而是一种共性的、最基础的考试。”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是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了此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的制定。杨东平认为,现在主张恢复全国统一试题的声音很高,这有利于化解异地高考成绩可比性的难题,有利于考试公平高效。“目前全国16个省份独立分省命题,据调查,其中10个左右省份希望恢复全国统一命题。”杨东平说,当年很多省份是在教育部统一安排下开始独立命题的,目的是分散考试安全的压力,而不是为了实现教育多样化。
学业水平要测试 综合素质入档案
《意见》: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各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
解读: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张敏强透露,目前国家正在做综合素质评价评估平台,各地也都在探讨和实践,将对学生平时的品德、社会服务等进行累计。现在学生有统一的学号,制定一定的评价指标之后,在评估平台上,老师、校长、学生可以去平台记录登记。高校可以根据专业需求做参考,比如文科专业,学生若参加了一些调查,那么可以倾斜;而理科则可以参考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的情况等来评估。
杨东平认为,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考,目前在安全性、公平性、公正性以及是否增加学生负担等方面有一些不同意见。这一方案的实施效果,与各省基础教育水平等有直接关系,所以在上海、浙江两个地方试点是非常必要的。
不过,杨东平提出,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是高一、高二学完就考,还是像高考一样放在一起考,哪种对考生而言压力更小,这些要在试点后再进行调查,最终确定以何种形式推广。
改进招生计划分配
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录取率
《意见》: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解读: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调整,是否意味着以后广东考生上好大学的比例会有所上升?对此,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吴颖民认为,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有望提高广东考生一本录取率。
吴颖民指出,招生计划分配这几年一直很受关注,这是最为体现公平的领域。“之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是一个重大突破,而且还提出了时间表。东部高校为中西部学子留专门名额、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部属高校严控属地招生比例等都是很实在的措施。”吴颖民说,“广东一直以来一本录取率都比较低,这次招生计划分配办法的改革是非常利好的消息,我相信会大幅度提高广东考生的一本录取率。”
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取消艺体特长加分 加分项目大“瘦身”
《意见》: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解读:教育部负责人指出,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实行考试加分政策,一类是补偿性的,一类是鼓励性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加分项目过多、分值过大特别是资格造假等问题。这次改革主要采取3项措施。一是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二是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三是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2014年底,教育部将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自主招生严控规模 安排在高考后进行
《意见》: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解读:2003年国家启动自主招生试点,目前试点高校共90所,招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2013年选拔录取了2.5万人。这次改革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的措施。一是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二是试点高校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三是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四是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五是从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成绩公布后填志愿 逐步取消录取批次
《意见》: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解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一直以来高度关注录取制度改革。熊丙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录取制度改革方面有两个比较大的变化,一是自主招生在高考之后进行,这符合我们一直的呼吁,二是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熊丙奇称,高校录取批次往往容易成为用人单位常设的门槛,取消招生录取批次释放出良好的信号,但要做到并不容易,“有两种取消的可能,一种是主动取消,现在一本、二本靠录取控制线招生,要取消可能就是二本和三本合并招生,不再分这么多个批次,但要一本和二本合并招生可能性不大。第二种就是高校自主招生,像美国的大学一样,采用自主招生,不分批次。
杨东平则指出,录取批次只是一个工作手段,过去依靠手工录取,没有网络平台,工作量比较大,所以才会采取分批次录取的形式,现在反而变成了学校档次的标签。如今录取手段已经电子化,取消录取批次不存在技术难题,再保留录取批次已没有必要。
延伸
部分改革措施广东已先行
不少业内人士和细心的网友发现,在这一连串的新举措中,比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等级呈现”等,早已在广东先行先试。
广东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09年已开始实施,2010年起“一年两考”。而与高考改革方向吻合的是,广东的学业水平考试根据分数评定等级,具体分为四个等级:24分及以下不给等级、25~49分为D、50~69分为C,70~84分为B、85~100为A。
同样,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等级成绩也与高考录取直接挂钩。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广东的应届生也有两次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的机会,第一次是在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是在高三(翌年1月报考)。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录取,广东这几年也一直在做。”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介绍。据了解,广东已经实行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具体分为两个层面:首先,考试形式方面,包括统一考试和学校自主招生;其次,招生对象方面,分为面向普通高中的高考,和面向中职学生的“3+职业证书”考试。
黄友文说,从改革试点情况看,目前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引导更多学生报考,纠正家长考生对于职业教育学校的固有“偏见”。
权威访谈
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
高考改革意见有四大突破
高考专家、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四大突破:
第一,建立和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有利于促进中学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去完成教育,学生按照要求国家课程标准去学习学科知识,尤其是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生以后的成长都十分有利。“改革的着重点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黄友文说,现有招生考试制度的一大弊病是文理分科,造成学生偏科,新方案有利于纠正偏科问题。从国家层面来看,这也有利于我国人才培养,有利于每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和提高素质。
第二,高校招生分类考试。黄友文认为,分类考试实际上有两个层面:普通高校本科层次,实行“两个依据+一个参考”,即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再加上综合评价。专科层面,高职院校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加上技能考核。实行本科和专科录取分开,可以解放一部分学生。有利于解放一部分不是研究型的学生,将他们转向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对学生也有好处。同时还可解决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一张卷”的问题,有利于高校更科学地选拔人才。
第三,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黄友文认为,作为改革举措之一,尽管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并且在现有的社会现实,这一改革措施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是在社会诚信机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诚信度的问题。具体操作性问题。但黄友文认为,尽管这些争议客观存在,但这一步毕竟已经迈出,相信会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第四,多元录取。此次改革突破了仅靠一次统考定终身。除了以统考为主体,自主招生、自主选拔和学校选拔等选拔人才的渠道也是畅通的。它表明,选拔人才可实行多元评判标准,只要有利于人才选拔就是科学合理的。
“以上四个突破的意义是方向性的,至于科目减少、分数分值以及如何招考,这些都是技术性问题。只要有大的方向性共识,技术性问题解决难度就不大。”黄友文还表示,根据此前教育部座谈会意见,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有“1+5”配套文件,除了总体的方案外,还会有初中、高中考试制度、招生计划分配、高中学业水平等,这次公布只是总体方案。
更多关于民教网-民办教育信息网,民办学校查询,教育网证件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教育网毕业证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民教网学历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尽在:www.cnhsi.com.cn